时间:2023/5/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医院治疗湿疹 http://m.39.net/pf/a_9158974.html

回溯泸州的历史,除了硝烟与热血,还有生产与生活方式、传统工艺与建筑营造的变迁。相较于革命历史的风云际会,它们有着代代相传的温润,和一脉相承的醇厚。如国窖池中缓慢发酵的酒曲,氤氲千年,浓香依旧。

如果说,红色文化是泸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那么,廉洁文化则有更加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近年来,泸州市纪委监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发掘出了人如伞骨的“正”、“忠诚”“忠义”“忠贞”三忠合一的“忠”、清醒传家的“醒”,这些都与当下对于纪检干部的要求不谋而合。

非遗承载的廉洁内涵

“人如伞,骨正不腐”

“有女不嫁董允坝,晴天烧渣渣,雨天烧架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泸州市江阳区董允坝村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穷山沟,当地盛传这样的民谣。

走在分水岭镇伞里仿古街上,随处可见别具匠心的油纸伞元素装置。江阳区纪委监委宣传部长易路勇介绍,油纸伞制作在当地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其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镇风貌同样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当地流传了几百年的油纸伞工艺的境遇。

江阳区中学生到伞骨廉洁文化基地体验学习。易路勇/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毕六福在油纸伞博物馆里,向记者介绍他毕生热爱的制伞工艺的历史变迁。当地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洋伞”涌入,传统手工艺开始逐渐衰落。直到年以后,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重视,加上汉服等传统服饰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油纸伞行业迎来了复兴。毕六福从记事起就开始接触的制伞手艺终于又获得新生。

毕六福深有感触地说,传统手工艺也如传统文化一样,如果不去传承和发扬,就会被人们遗忘。

“人如伞,骨正不腐。”近年来,泸州市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油纸伞工艺和其蕴含的廉洁寓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制伞工艺的传承,也成为廉洁文化的传承。

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包括号竹、削伞架、裱伞面、上油、穿线等70多道工序。伞骨选用海拔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并刷以桐油以防霉、防蛀。

易路勇介绍,根据油纸伞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工序考究,纯手工制作,伞骨韧性好弹力强、收放皆圆,伞柄笔直整洁、坚固耐磨,伞面防风防蛀防腐蚀等特性,江阳区以“人如伞,骨正不腐”为主题,通过再现油纸伞独特严密的制作工序,深挖廉洁文化内涵,弘扬廉洁文化价值观,完成了“董允坝伞骨廉洁文化基地”建设。并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在校学生前往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曾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网站播放的廉政公益广告《人如伞,骨正不腐》,题材便是取自江阳区的非遗油纸伞。片中,父亲获悉女儿考上公务员后,制作了一把油纸伞作为入职礼物。父亲希望借油纸伞“楠竹作骨要正要直,桐油涂面防蛀防腐”的品质,寄托对女儿的期望,愿她拿好伞、挡风雨、走正道、做好人。这也是当地借油纸伞工艺传递的廉洁文化的核心。该片还获四川首届公益广告大赛金奖、廉政类视频一等奖。

“我们建设‘伞骨廉洁文化基地’,主要是通过伞韵风清油纸伞文化主题馆这一载体,在还原分水油纸伞这一独特制作技艺的同时,不断传承弘扬‘做伞犹如做人——要正要直,防腐防蛀’的伞骨文化价值观,在传递正能量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筑牢思想防线,做‘防腐防蛀’的模范,引导社会大众切实秉持‘要正要直’的做人理念,时刻提醒自己‘走正道、做好人’。”江阳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唐榕称。

江阳油纸伞是泸州的一面招牌,董允坝的变迁,则是乡村振兴的当下缩影。

毕六福介绍,当地制伞形成特色产业,居民借此致富奔小康。在繁华的文旅街区之外,还有成片规整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当地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目标,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倾力打造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曾经的穷山沟,已变成“金凤凰”。

而在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基层“微权力”监督方面,泸州市纪委监委针对村(社区)换届推行“一肩挑”和村(社区)组织任期“3改5”等重大变革,探索实行“资源富集村”“信访反映突出村”党组织书记提级监督,深化推进村级公开专项监督,试点农村“微权力”监督清单机制,以强有力的基层监督助推乡村振兴。

一座古镇与一座庄园的复兴

好风传世、文旅兼修的格局

位于合江县的尧坝古镇,保存了古色古香的烟火气息。中央临街17级台阶之上,是古镇标志性古建筑——曾经的武进士府邸,后因拍摄电视剧《大鸿米店》而得名的茶坊。游客们坐于庭院之中,清风徐来,翠竹掩映,青花瓷的盖碗茶水汽氤氲。

泸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合江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龙启权介绍,此地便是年前,嘉庆帝下旨拨银、为李跃龙所建的武进士府第。

当历史照入当下,传统映入现代,廉洁文化与旅游产业二者相辅相成。

合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夏泽龙介绍,近年来,古镇靠旅游产业焕发出新生,合江县纪委监委挖掘提炼历史底蕴中的廉洁文化因子,梳理当地历史人物和廉洁典故,精心打造了尧坝古镇廉洁文化基地。

基地以“清风古镇·铁骨忠心”为主题,以铁骨铮铮的“担当”精神为主线,以时间轴为脉络,分为古代忠义区、现代忠诚区和当代忠贞区,通过武进士牌坊、美学大师王朝闻等名人故居为载体,细化不同时期古镇人传承历史、敢于担当的廉洁底色,突出展现为党、为国、为民之心的思想升华历程。

同样是以古建为载体唤醒传统,泸县则是从一座庄园所蕴藏的家风文化开始。这便是在该县方洞镇石牌坊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氏庄园。

屈氏庄园的入口处有一个牌匾,上书“醒庐”二字。讲解员向记者介绍道,作为三闾大夫屈原的后人,屈家人以“清醒”二字作为家风,告诫后人,要有清醒的头脑,清白做人,坦荡做事。

据史料记载,屈氏族人中的一支于明代迁徙至泸州,经过两百余年发展成地方大族。屈氏家族在经营商业以外,十分重视儿孙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的培养,在发家以前,坚持耕读并举,督促儿孙苦读。发家以后,很多大户都创办了家庭学堂,除教授自家儿孙,还允许当地其他姓氏子弟入学。

在全省第一个家风馆“德馨馆”门口,有这样一副楹联:浩气聚蟾山斯民克孝克忠承继千年称古县,懿风歌沍水贤达劝文劝礼沾濡百里泽泸川。泸县纪委常委黄照荣介绍,屈氏只是泸州众多优良家风传承中的一支。自明清以来,泸州便是西南知名的“文献之邦”“水陆要会”,名人豪士层出不穷,如明代的曾屿、清代的高氏兄弟、民国的苏山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名人辈出,离不开地方环境的培育,尤其是明清以来,泸州地方社会大到科第望族、富商豪门,小到乡间的农耕之家,莫不重视家风家教、子弟培养。这种家族家风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泸州的各大家族,特别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其不仅在家规中强调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更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以奖学,在社会中形成了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

泸州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郑勇称,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泸州深入挖掘历朝历代涌现出的清官廉吏和文化名人的家规家训,大力传承弘扬良好家风,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家风家训研讨宣传活动。

风过泸州带酒香。如今,泸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好风传家”,文旅兼修。

立足廉洁文化资源重塑

打造一支纪检铁军

走进赤水河边古蔺县太平古镇,沿着赤水河岸一阶一阶红军曾走过的青石阶梯,一排排红军当年住过的青瓦房尽在眼前。因当年红军在古镇上和古蔺县境内转战了54天,古镇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迹和红军故事。

在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里,红军号谱、红军印、苏维埃纸币等余件文物历历在目,声光电技术再现当年激烈战争场景,让人身临其境追忆红军“四渡赤水”的战斗历史。该馆已成为当地乃至全省各市州党员干部进行廉洁文化、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培训基地。

在叙永县“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革命纪念地,《房柱里的三个铜板》《营盘山上橘子红》《军民共度开心年》等一个个红军勤廉爱民的故事在这片红色热土代代相传。

“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解决了遵义会议还未解决或未来得及解决的问题。会上进行了博古交权,维护了党内团结,实现了中央集体最高权力的平稳转移,是党的命运转折中的重要环节。该纪念地已成为党员干部参观学习的“打卡点”。

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是泸州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泸州廉洁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泸州市在廉洁文化基地建设中,立足本地优势,深挖文化资源,着眼规划重塑,最大化发挥廉洁文化基地的作用。目前,全市有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地省级廉洁文化基地1个,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江阳区董允坝伞骨廉洁文化基地、纳溪区护国战争纪念馆等市级廉洁文化基地6个。

泸州市围绕“一心一线多点”规划,打造廉政文化主题特色基地,展示实情、实体、实物,让廉政文化“立”起来。

“一心”,即法纪教育中心,秉承“铁打泸城”历史情怀,以“清风酒城铁打泸州”为主题,分为“铁纪护航”“铁腕反腐”“铁骨丹心”三个篇章,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铁的信仰、铁的意志、铁的担当。

“一线”,即赤水河沿线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线路,围绕红军长征在赤水河流域泸州段发生的丰富传奇的红色故事,把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地、“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会址、双沙白沙会议会址等连片全线全域打造。

“多点”,即依托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护国战争纪念馆、泸顺起义纪念馆、历史文化名村(街区)以及伞、竹、茶、水等主题文旅项目园区,以“伞骨”“竹节”“茶雅”“水清”生动形象的实景展示,塑造廉政文化教育品牌。

近年来,泸州市纪委监委以“四讲四比四做到”为统揽,统筹抓好干部队伍选育用管,完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体系,大力淬炼忠诚铁军、磨砺善战铁军、锤炼担当铁军、锻造清廉铁军。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执法,干的是“打铁的活”,是“铁打的打铁人”,要用“铁”的精神来武装自己。

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何洪波称,泸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铁打泸州”的称号。自古以来,泸州的历史名人或革命先辈都传承着“铁”的忠魂、“铁”的意志、“铁”的本事、“铁”的作风等“铁”的精神品质。市纪委监委充分挖掘特色廉政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载体,传播廉政文化正能量,有效促进廉洁教育入脑入心。

廉洁文化的发掘过程,伴随乡村振兴的步伐,是历史被重新认知,也是当下被再度构造的契机。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