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扁平疣专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8.html

本文资料来源泸州地方文史及泸州已故图书馆馆长吴孟辉老先生名人录

今天的泸州,其实已经没有渡口,虽然还有一些渡口的名字,但是大多数都是纪念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渡口退出泸州的历史舞台是必然的事情,不能说遗憾,但是对于川江文化源远流长的泸州来说,退出主流是不是就彻底遗忘,或者只是保留一个名字,有没有成为城市文旅的一部分,其实非常值得商榷。

今天我们常常提起的泸州古八景之一其中有一个就跟渡口有关,而还有好几个都跟川江边上相连,可见它的人文内涵是非常大的。

余甘晚渡,今天虽然已经无法呈现,然而它的来龙去脉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记录。

余甘渡,是泸州城与沱江对岸小市之间的一个渡口,坐落在沱江与长江汇流处上方。夏日水涨,长江流量激增,江水把沱江流水拦断,溯江口而上二三十华里皆成慢水,平静如湖,泸州老一辈的船上人称为“让水”。

这就形成天然的泊舟良港和训练水军的基地。在这里电驻水军,既可利用沱江港湾隐蔽自己,又可迅速出驶大江,对上游来敌发起攻击。

《元一统志》记载:“淳祐中,四川制置使余玠列战舰于此。”说明早在公元年神臂山筑城以前,这里已开始训练水军,是南宋方面为抗击蒙古铁骑南侵,陈列战舰的水寨。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神臂城的老泸州才是唯一的泸州城,实在对泸州了解有失偏薄。

当然跟神臂城不同的是,神臂城完全是为了抗击元军背水一战所建立的古城,而当年的余甘渡却不仅仅于此。

余甘渡不单是抗元战舰码头,同时在经济上是吞吐港口。即便沽酒客暂时查不到宋朝之前的资料,但是我相信当年这里紧挨着馆驿嘴,没有战乱的时代,应该是会发展运输的。

明清时代不提,单是民国年间,自贡井盐以及上游土特产从此出入,每月税收银洋10万,所以当时官场上把泸州称作是“金泸州”。上下河道数百艘船只停泊于此,入夜欻乃渔歌,满江灯火,两株数围合抱的余甘树枝丫蓬蓬如车盖,其果先酸后甜,故日“余甘”,如果没有弄错,此余甘就是青果,不过到了今天泸州青果树少见了,反而合江还有不少。

历史的天空在北宋的年代,也可以想见它河上渔火星星点点,闪烁倒映水中,风景如画。北宋诗人唐庚曾经有赞美余甘渡诗云:

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

余甘渡头客艇,茘枝林下人家。

看诗也能看出一些历史境况,这首诗说明,距离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泸州就已经是酒红灯绿、商贸繁荣的城市了。别的风景点,经过沧桑,难免湮没,而余甘渡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沱江风光依然美丽如画,更胜昔时。诗人笔下描绘的余甘渡,比西湖、秦淮还美。

这首诗其实很多老一辈的泸州人非常熟悉,它的作者乃是泸州常客,大名鼎鼎,姓唐名庚,外号人称“小东坡”者是也。明代状元杨升庵写过一首《余甘渡》诗:

过雨人家正夕瞟,江沱燕尾两支分。

三回转折成巴字,万叠蒙回类觳(hú)纹。

滚滚江槎(chá)分玉树,层层云雾接霞芬。

子西山谷留佳句,唱作渔歌远近闻。

山谷,说的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他自号“山谷道人”。而子西,就是唐庚。他们在泸州余甘渡分别都有题诗。可惜的是,现在传存下来的黄庭坚集子里,已经找不到他咏余甘渡的诗篇了。唐庚上面那首六言诗,短短24个字,就把余甘古渡描写得淋漓尽致,真是奇才。

唐庚,字子西,眉州丹陵县人氏。北宋文学家,徽宗时举进士。张商英荐其才,官宗子博士,其后张因故罢相,唐庚坐贬惠州。文采风流,诗作多佳句,其气骨类苏东坡而稍乏变化,人称小东坡。后遇赦,复官承议郎。晚年徙居泸州安夷门(南门)外,读书自适,卒年五十有一。《宋史》有传。

《鹤林玉露》载:“罗景纶有云:唐子西云‘山静近太古、日长似小年’。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景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好一处隐居的世外桃源,山村野趣人人爱,学者晚年更追求。

原泸州师范学校校长何白李先生说,今日蓝田坝上的洗布凼,就是当年唐子西读书的地方。可惜的是,这个洗布凼,而今也已修成房舍,再也无法找到了。反正泸州的古迹大多成了意会,后来再过些年岁,后辈人估计不会信我们说的了。

唐庚除读书、郊游,与老叟村童相与为乐之外,就是写文章。他为文精密,谙达世故。现今犹存的有《唐眉山先生文集》和《子西集》,以前泸州市图书馆有藏本,今日不知道还在图书馆还是博物馆。

其实我们对他研究的非常少,当然这个功利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去研究一个可能无法产生经济价值的古人,今天一些人连自己祖上的来历都不太清楚,还怎么奢求其他,想来其实颇为可悲。

余甘渡可能在唐庚笔下开始被文人墨客所熟知和重视,后世还有很多人为其作诗。

清张问陶咏泸诗句“城下人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正是此景之写照。

清何锡璠诗《余甘渡》(选一):

余甘渡下月笼沙,两岸人家水一涯。

何异秦淮三五夜,荡舟处处听琵琶。

将余甘渡与秦淮河相比,可见当时风景之盛。

清苏启元《余甘曲》(七言古诗),没有直接写余甘渡,但把余甘渡这个美丽的渡口,同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真的美的很:

余甘渡口暮栖鸦,余甘女儿颜如花。

玉钗拖颈抛螺髻,脂香脸晕蒸红霞。

问年未嫁十五六,窗开影照春波绿。

银鞍白马少年来,遥指红楼乱心曲。

楼中学绣双鸳鸯,楼外丝丝垂柳长。

私心窃幕罗數女,明日蚕饥行采桑。

作者将当时中少女之心,描绘得缠绵婉转,这与当时余甘渡的美景是分不开的。时代在发展,余甘渡不存在了。但是它的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这段沱江还在日夜不息的流淌,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对它传颂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